Essence of the two poems that are the poetic finale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Generalissima Lin, and the Beauty and Elegy to Spirit of Hibiscus Blossoms, and how they would feature in the same Chapter 78 will be explained in this October lecture by Mr. Ben Wang, a scholar on the monumental Chinese classic. The rarefied and intriguing subject of the lecture should make it a fascinating and noted cultural and literary event to all aficionados of the timeless masterwork by its inimitable master, Cao Xueqin.
《红楼梦》中的诗歌广泛地涵盖了骚体,賦体,唐宋诗词,元曲,對聯,联句,佛经的偈語,以及打油诗等等,可说是包罗万象,集诗歌之大成。书中所有诗歌的风格与技巧,依作者的年龄、身份、悟性与才智的不同而异。作诗者可分为三类:一是成长中的年轻主角,二是佛道神仙人物,三是作者曹雪芹本身。
所有年轻主角的诗歌创作都反映出岁月流转在她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黛玉这样一位才女,也不例外,她早期作品如葬花词,題帕诗,以及稍后的桃花吟都有温情泛滥,主题狭隘之嫌,是因为黛玉生长闺阁,未经世道,只有凭她个人有限的眼界和经历,写出她满腔自怜的感伤。到了七十回,她比较成熟了,在填那首柳絮词上,无论是遣词用字或是情感意识上,都表现了深刻而不过分情感化的哀思,有感情,然非感情化。在随后的七十六回,她已然成为少女,与湘云中秋夜水边联句,念出了她最后的一句五言詩:“冷月葬花魂”,这是她的“天鹅之歌”,也是全书中的绝唱,只这一句就能使黛玉的文采,堪与前朝大师匹敌。这当然都是曹雪芹的精心设计,给予前身是一株仙草的黛玉她生命中最后一行詩,一行永存中国文学史的五言诗句,这是曹雪芹以他惊人的天才,为这一群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和不同感情的年轻诗人创造出特色各异的诗歌。曹雪芹绝世奇才,神光离合,何其伟大!
至于书中佛道二士的作品如《好了歌》与《好了歌注》,应该是《红楼梦》全书诗歌的大轴,相信曹雪芹当年一定再三思索考虑,终于决定将这两首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奇葩,一是深具禅意的打油诗,一是哀叹又泼辣的元曲体,都安置在第一回,让读者若有若无地感到悲剧终将来临的大结局。这两首的风格又完全合乎佛家悲天悯人与道家无为空灵的情怀,在中國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无论是在思想或技巧上,这两首诗都要比书中年轻主角创作的诗歌成熟太多。如前所说,这都是曹雪芹超绝的才华,替二位大士写下了这些警世又感人至深的不朽作品。
书中主角,当然就是《石头记》中的石头—宝玉,在他人生历程中,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梦境到大梦初醒的“悟”,他的诗歌作品,自然更有趋向成熟,趋向超越的过程。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七十八回中 (曹雪芹為宝玉) 一连创写的兩首压卷之作,一是七言乐府诗《姽嫿将军林四娘》,一是骚体悼文《芙蓉诔》, 是曹雪芹红楼八十回悲壮又缠绵的尾声。初读红楼,这两首在主题上,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风格技巧上,都似乎完全不同,具有白居易新乐府詩风格的姽婳将军,似乎没有理由会在同一回中与诔文前后出现,然而曹雪芹就是这么处理了,显然是曹雪芹有他独到的创见?究竟是基于什么道理,什么动机?
华美人文学会于美东时间10月7日晚8时至9时半 (北京时间10月8日早8时至9时半) 特邀《红楼梦》学者汪班先生解析这个有趣且耐人寻味的问题。欢迎對《红楼梦》有兴趣的人士前来聆听,切磋!
Mr. Ben Wang is Senior Lecturer at China Institute and Co-Chair of the Renwen Society.
汪班,江苏灌云人,台湾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学士,美国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文学硕士。自1969年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佩斯大学、纽约市立大学、联合国、华美协进社等校,讲授中国古典文学、戏剧、美术、语文等课程,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宋诗词、元曲、明昆曲、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中国文人画、昆曲、京剧以及书法等古典文化专题。历年应邀于美国著名大学与文化艺术机构作有关中国文学、戏剧、绘画、书法等专题讲座数十次。